由荷蘭人建於1653年的赤崁樓,原名為普羅民遮城(Provintia),
當時的城樓背山面海,與數里外的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遙相對望,控制臺江內海,
由於市街繁盛,荷蘭人便以它做為商業及政務的中心。
鄭成功1661年收復赤崁樓,改赤嵌為東都明京並暫住在城樓內,
直到荷蘭人投降後,才移居至熱蘭遮城。
赤崁樓從創建至今,歷經三百多年,
從荷蘭式的城堡,迭經歷代的改變,一躍而為中國建築的輪廓,
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築演變史。(註1)
而今日所稱赤崁樓,
應該算是普羅民遮城殘蹟,以及海神廟、文昌閣的混合體,
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。
↓赤崁樓(1)--海神廟
↓赤崁樓(2)--海神廟
靠海神廟閣樓之牆基土,立有九塊石龜之御碑,
其移自於大南門城邊,
為清乾隆53年(西元1788)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,
碑以花崗石所雕,碑首雕雙龍,碑文滿漢各四邊,二者合壁一篇,
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。(註2)
↓赤崁樓(3)--龜趺御碑
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立有兩棟閩南式閣樓,
南面為海神廟,北面為文昌閣,
掛上「赤嵌樓」門匾的是海神廟,目前內部做為赤崁樓之展示館。
↓赤崁樓(4)--海神廟
赤崁樓歷史悠久,
庭院內、牆邊...到處可見歷代石碑。
↓赤崁樓(5)
↓赤崁樓(6)
↓赤崁樓(7)--文昌閣
↓赤崁樓(8)--文昌閣
↓赤崁樓(9)--修復過的石馬。有修好嗎?怪...
↓赤崁樓(10)--牆邊躺著好多好多石碑...
西面的蓬壺書院原建於西元1886年(光緒12年),
日據時期,因地震而多半倒塌毀損。
↓赤崁樓(11)--蓬壺書院遺址(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築)
↓赤崁樓(12)--蓬壺書院學規
這角度就可以很清楚看見兩棟閩式建築,
左為文昌閣,右為海神廟,二者屋頂均為重簷歇山的表現,
重簷之間就是2樓部分,輔以綠釉花瓶欄杆。
↓赤崁樓(13)
↓赤崁樓(14)--荷蘭時期之城堡殘蹟
文昌閣匾為沈受謙所題,
一樓做為展示廳,二樓則祀魁星,
古時供書院內師生膜拜以保佑金榜題名,據說挺靈驗滴~~
↓赤崁樓(15)--文昌閣
↓赤崁樓(16)--展示文物
右手握硃筆,左手拿墨斗,
一足踏鱉首,一腳踢星斗,象徵獨占鰲頭。
↓赤崁樓(17)--文昌閣2F
↓赤崁樓(18)--海神廟
↓赤崁樓(19)--海神廟
↓赤崁樓(20)--展示文物
↓赤崁樓(21)--花瓶形門洞
↓赤崁樓(22)--入口處便是南面的庭園。
↓赤崁樓(23)--鄭成功受降圖
台灣的近代史,如同府城台南的演進史,
這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都市,
值得大家一起來緬懷歷史兼品嚐道地的府城美食!
【 攝於2008.04.13 】
註1:參考資料--台南市政府古蹟資訊網。
註2: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