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進了文武廟的圍牆後,
文開書院、文昌祠、武廟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,
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,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,遠離商業街道,
頗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。
↓ 文武廟(1)--入文武廟側門


↓ 文武廟(3)

↓ 文武廟(4)

↓ 文武廟(5)--文開書院

↓ 文武廟(6)--文開書院
文開書院、文昌祠、武廟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,
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,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,遠離商業街道,
頗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。
↓ 文武廟(1)--入文武廟側門

↓ 文武廟(2)--三座建築物位於右側

↓ 文武廟(3)

↓ 文武廟(4)

清道光4年(1824),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,
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,道光7年(1827)完成書院建築,名為「文開書院」。
主要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,
沈光文,字「文開」,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,
被譽為「台灣開台文化之父」。
鹿港文開書院共孕育多位舉人、進士,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。
↓ 文武廟(5)--文開書院

↓ 文武廟(6)--文開書院

文昌祠,毗鄰文開書院,
清嘉慶16年(1811)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文祠、武廟,
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的興建,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。
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,武廟主祀關聖帝君。
清嘉慶23年(1818)廟宇因受風雨侵蝕,殿堂傾毀,由士紳發起重修,
歷時一年餘,於嘉慶24年完成修護。
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「拔社」,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,
文昌祠亦成為文人聚會的場所。
↓ 文武廟(7)--文昌祠

↓ 文武廟(8)--文昌祠

拜完文昌帝君,別忘了寫張許願卡,
小小的心願,大大的努力,
目標一定會達成的。
↓ 文武廟(9)--文昌祠

↓ 文武廟(10)--文昌祠

文昌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,前方有一座水池,稱為泮池。
古代郡縣之學稱為「泮宮」,其東西門以南置有水池,稱為「泮池」。
文昌祠在建築規制中,前方置有水 池,亦稱為泮池。
詩經泮水篇:「思樂泮水,薄采其芹…」,
昔時,古人應試及第,需至文昌祠祭祀,
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,插於帽緣,故考取秀才功名者,又稱「入泮」。
↓ 文武廟(11)--文昌祠

↓ 文武廟(12)--文昌祠

↓ 文武廟(13)

↓ 文武廟(14)

↓ 文武廟(15)

文祠與武廟之間,有一口井水,稱為「虎井」,
水質甘美,有「蓬萊第一泉」之稱。
↓ 文武廟(16)--虎井

↓ 文武廟(17)

武廟曾於清嘉慶24年(1819)、清咸豐4年(1854)、清光緒7年(1881)曾重修,
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 年(1811)「藻耀海天」
與咸豐4年(1854)的「峻極于天」匾,是武廟的重要文物。
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,符合官祀廟宇的風格。
武廟主祀關聖帝君,配祀關平、周倉,同祀倉頡先師。
↓ 文武廟(18)--武廟

↓ 文武廟(19)--武廟

↓ 文武廟(20)

↓ 文武廟(21)--文開書院圍牆

↓ 文武廟(22)--爬的過嗎?

↓ 文武廟(23)--爬不過!

↓ 文武廟(24)

↓ 文武廟(25)--終於有張淺景深的照片了

↓ 麻豆碗粿(1)

離開鹿港後,直接南下高雄,
經過台南麻豆也差不多是晚餐時間了,
以前出遊經過麻豆,常常會繞下交流道來吃碗碗粿,
有人說好吃,也有人說不好吃,
肚子餓了,
什麼都好吃囉!
↓ 麻豆碗粿(2)--我的晚餐

↓ 麻豆碗粿(3)--我同學的晚餐(難怪不會瘦...)

攝於2010年4月24日
彰化鹿港
天氣 陰
延伸閱讀:
1. 我。不想買門票
2. 彰化鹿港--新祖宮&鹿港老街
3. 彰化鹿港--金盛巷(九曲巷)& 摸乳巷
4.彰化鹿港--龍山寺
5.彰化鹿港--丁家大宅&天后宮
參考資料:
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資訊網--文武廟。(2010.05.28)
1. 我。不想買門票
2. 彰化鹿港--新祖宮&鹿港老街
3. 彰化鹿港--金盛巷(九曲巷)& 摸乳巷
4.彰化鹿港--龍山寺
5.彰化鹿港--丁家大宅&天后宮
參考資料:
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資訊網--文武廟。(2010.05.28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