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進了文武廟的圍牆後,

文開書院、文昌祠、武廟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,

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,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,遠離商業街道,

頗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。



↓ 文武廟(1)--入文武廟側門





↓ 文武廟(2)--三座建築物位於右側





↓ 文武廟(3)





↓ 文武廟(4)




清道光4年(1824),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,


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,道光7年(1827)完成書院建築,名為「文開書院」。


主要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,


沈光文,字「文開」,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,


被譽為「台灣開台文化之父」。


鹿港文開書院共孕育多位舉人、進士,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。




↓  文武廟(5)--文開書院





↓ 文武廟(6)--文開書院




文昌祠,毗鄰文開書院,


清嘉慶16年(1811)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文祠、武廟,


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的興建,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。


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,武廟主祀關聖帝君。


清嘉慶23年(1818)廟宇因受風雨侵蝕,殿堂傾毀,由士紳發起重修,


歷時一年餘,於嘉慶24年完成修護。


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「拔社」,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,


文昌祠亦成為文人聚會的場所。





↓ 文武廟(7)--文昌祠





↓ 文武廟(8)--文昌祠





拜完文昌帝君,別忘了寫張許願卡,

小小的心願,大大的努力,

目標一定會達成的。



↓ 文武廟(9)--文昌祠





↓ 文武廟(10)--文昌祠





文昌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,前方有一座水池,稱為泮池。

古代郡縣之學稱為「泮宮」,其東西門以南置有水池,稱為「泮池」。

文昌祠在建築規制中,前方置有水 池,亦稱為泮池。

詩經泮水篇:「思樂泮水,薄采其芹…」,

昔時,古人應試及第,需至文昌祠祭祀,

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,插於帽緣,故考取秀才功名者,又稱「入泮」。


↓ 文武廟(11)--文昌祠




↓ 文武廟(12)--文昌祠





↓ 文武廟(13)





↓ 文武廟(14)





↓ 文武廟(15)





文祠與武廟之間,有一口井水,稱為「虎井」,

水質甘美,有「蓬萊第一泉」之稱。



↓ 文武廟(16)--虎井




↓ 文武廟(17)




武廟曾於清嘉慶24年(1819)、清咸豐4年(1854)、清光緒7年(1881)曾重修,


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 年(1811)「藻耀海天」


與咸豐4年(1854)的「峻極于天」匾,是武廟的重要文物。


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,符合官祀廟宇的風格。


武廟主祀關聖帝君,配祀關平、周倉,同祀倉頡先師。




↓ 文武廟(18)--武廟





↓ 文武廟(19)--武廟





↓ 文武廟(20)





↓ 文武廟(21)--文開書院圍牆





↓ 文武廟(22)--爬的過嗎?





↓ 文武廟(23)--爬不過!





↓ 文武廟(24)





↓ 文武廟(25)--終於有張淺景深的照片了





↓ 麻豆碗粿(1)





離開鹿港後,直接南下高雄,

經過台南麻豆也差不多是晚餐時間了,

以前出遊經過麻豆,常常會繞下交流道來吃碗碗粿,

有人說好吃,也有人說不好吃,

肚子餓了,

什麼都好吃囉!



↓ 麻豆碗粿(2)--我的晚餐





↓ 麻豆碗粿(3)--我同學的晚餐(難怪不會瘦...)




攝於2010年4月24日

彰化鹿港

天氣  陰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淺淺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