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鹿耳門的第一印象,

大概都是來自西元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這段歷史。

鹿耳門是古老台江內海的首要軍事、經貿大港,位於北線(汕)尾島與隙子島之間的港汛,

在台灣的近代史中,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

並有中外史家所稱頌的台灣之門、全台門戶、台郡咽喉、台灣八景、

台邑六景、府城天險、府城三郊海上舞台 ....等等美譽。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)
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2)





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1661年)4月30日,

鄭成功率領400餘戰艦抵達台灣鹿耳門外沙線,因水淺船隻無法行駛,

便設香案焚香祝禱祈求媽祖助漲潮水,

不久果然水升丈餘,於是揮軍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嶼,改寫了台灣的歷史。

鹿耳門天后宮,原由鄭成功建在登陸地,當時稱作「媽祖宮」,

清康熙58年由百官捐俸擴建為「天后宮」,

咸豐5年,台灣總鎮府邵連科與曾元福各官暨三郊公局等商賈捐資重興,

同治十年,曾文溪改道,天后宮遭沖毀,「開基媽祖」神像暫祀民家,

民國36年再重建,66年復重建,目前尚未完成。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3)
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4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5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6)





中殿供奉的鎮殿媽祖神像,經二十餘年香煙薰染,

臉龐已由粉紅薰染成黑色,但其嘴唇卻嫣紅,如同剛上粧,點了胭脂一般,

兩旁宮娥係同一時間、同一材料雕塑,卻未能同鎮殿媽祖一樣嘴唇嫣紅,

萬千信眾均嘖嘖稱奇,讚嘆鎮殿媽祖神威顯赫!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7)--媽祖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8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9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0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1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2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3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4)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旁的鹿耳門公館




↓  鹿耳門公館




↓  鹿耳門天后宮(15)





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落成安座於民國70年,

廟殿建坪二萬餘坪,

外觀以紅色為主色,仿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,三落五殿,

營造出廟宇的莊嚴及氣派感 。



當年被洪水沖毀的舊天后宮遺址難以考察,

廟內遺物分別在鹿耳門天后宮、聖母廟兩地尋獲,

因此兩處都自稱為正統的延續。

不論正統與否,我覺得...

心誠則靈。




↓ 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(1)




↓ 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(2)




↓ 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(3)




↓ 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(4)





↓ 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(5)





攝於 2010年5月27日

台南

天氣  晴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淺淺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